
計畫目標
銘傳大學聚焦以下四個核心問題意識與目標:
-
跨域整合既有課程,引導銜接108 課綱:優化縱向課程組織,循序漸進地深化學生的能力,以符合業界需求,同時銜接108 課綱,協助學子於大一入學時能夠順利融入新環境與新課程;同步進行跨領域的橫向課程模組的開發與創新,迎合疫後實務發展趨勢。
-
AI 智媒融入教學,超前佈局疫後就業:善用多元化自媒體平台與社群網絡,活化創新教學。
-
自主情意探索,用人文帶出好創意:培育學生的傳播專業素養、溝通技巧,並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對話及反思。
-
培養未來傳播產業需要的跨域全媒體人才:新科技與傳播的結合,需要極高的整合技術,必須依賴深厚的理論知識基礎,且具備不斷創新的實務個案,才能讓師生從任務導向的教學中,以行動代替講授、用思考引導創意。
研究問題
-
108課綱學生的特質與學習需求,與以往學生有什麼差異?
-
如何針對108課綱學生的特質與需求,陸續翻新課程設計,同時引導學生自我探索,並進一步規劃大學生活與自主學習計畫?
-
課程翻新與執行的過程中,如何同步引導學生認識疫後傳播領域的產業現況與前瞻議題,探索未來職涯的多樣化跨域選擇?
標竿學校
美國波士頓大學傳播學院(Bost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培育學生成為出色的敘事者。無論新聞、電影、電視或廣告,故事是傳播情感與信息的內容主體。
邁阿密大學傳播學院 (University of Miam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引導學生與世界對話。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讓學生更容易和世界溝通,了解及如何使用傳播科技與內容也更形重要。
佛羅里達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課程包含數位電影及影片製作、管理及策略、媒體及社會,推廣有效的說故事和進行式的研究,並認為以此可推動社會變革。
大一新生定向與支持系統
人際支持
教師引導
教師適時對學生學習與適性發展予以支持,在全校新生定向輔導活動流程中,納入學院推動之探索學習同儕教練配置與介紹聯繫,輔以同儕教練提供學習支持或指導。
同儕教練成員的的多元設置
以多元的同儕教練角色,突破傳統單一「課程輔導」思維,增加學生轉銜的多樣性及提升學弟妹對產業趨勢與職場認知,加強職涯發展觀念,有助後續學習規劃。多元同儕教練包含,在校學長姊的經驗談、業界校友待入產業發展趨勢、教師與職員從職涯引領等。以同心圓的面向,將引導新生學習資源輻射擴大。計畫將結合校友會功能,持續運作同儕教練的傳承交接。
學習定向、轉銜
開設新生轉銜先修班及開發教師社群
傳播學院先修班課程包括:廣告學、公共關係、視覺傳播等。讓學生能順利自高中轉換至大學,減輕一年級學習負擔,增進入學後生活與學習適應力,有助學生探索傳播領域。同時,開發相關教師社群,含專業領域跨領域之教材共構、教師分享共構歷程與經驗,進而促進新生轉銜相關課程及活動。
新生轉銜活動以銜接素養核心
由先修課程教師團隊開始,透過共授共學,帶動課群教師對核心素養發展的共識與投入;並於院內陪訓職涯輔導規劃師,且各系設置1至3名職涯輔導規劃師,透過教師自身對專業領域瞭解與職涯輔導訓練後的知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跨域學習。輔以大一新生之職業適性診斷(CPAS)及UCAN職能測評(含檢測、分析、回饋及相關諮詢),協助學生的職涯發展。
與高中端合作AP課程
向下與高中端接軌,與高中教師進行交流;舉辦線上與線下工作坊,支援高中相關傳播領域課程、辦理營隊等,將合作效益擴大及推廣。
深化專業能力,並於社群成果露出
重新設計與翻新傳播領域課程,重繪知識版圖培養學生成為全媒體傳播人的基本能力。且將相關成果於計畫網站與網路社群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