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銘傳大學

「新溝通」x「人文」x「科技」之傳播領域疫後人才培育計畫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針對新媒體與108課綱,重新設計學院基礎課程及整合學院共同課程,培養學生全媒體傳播基本能力與敘事技巧,並應用於生活及產業中。同時,在Martech行銷科技下,鼓勵教師結合新科技與傳播策略,引導學生創意思考。

通信鐵塔

計畫目標

銘傳大學聚焦以下四個核心問題意識與目標:

  1. 跨域整合既有課程,引導銜接108 課綱:優化縱向課程組織,循序漸進地深化學生的能力,以符合業界需求,同時銜接108 課綱,協助學子於大一入學時能夠順利融入新環境與新課程;同步進行跨領域的橫向課程模組的開發與創新,迎合疫後實務發展趨勢。

  2. AI 智媒融入教學,超前佈局疫後就業:善用多元化自媒體平台與社群網絡,活化創新教學。

  3. 自主情意探索,用人文帶出好創意:培育學生的傳播專業素養、溝通技巧,並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對話及反思。

  4. 培養未來傳播產業需要的跨域全媒體人才:新科技與傳播的結合,需要極高的整合技術,必須依賴深厚的理論知識基礎,且具備不斷創新的實務個案,才能讓師生從任務導向的教學中,以行動代替講授、用思考引導創意。

研究問題

  1. 108課綱學生的特質與學習需求,與以往學生有什麼差異?

  2. 如何針對108課綱學生的特質與需求,陸續翻新課程設計,同時引導學生自我探索,並進一步規劃大學生活與自主學習計畫?

  3. 課程翻新與執行的過程中,如何同步引導學生認識疫後傳播領域的產業現況與前瞻議題,探索未來職涯的多樣化跨域選擇?

標竿學校

image.png

美國波士頓大學傳播學院(Bost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培育學生成為出色的敘事者。無論新聞、電影、電視或廣告,故事是傳播情感與信息的內容主體。

邁阿密大學傳播學院 (University of Miam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引導學生與世界對話。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讓學生更容易和世界溝通,了解及如何使用傳播科技與內容也更形重要。

 

佛羅里達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課程包含數位電影及影片製作、管理及策略、媒體及社會,推廣有效的說故事和進行式的研究,並認為以此可推動社會變革。

image.png
image.png

大一新生定向與支持系統

人際支持

教師引導

教師適時對學生學習與適性發展予以支持,在全校新生定向輔導活動流程中,納入學院推動之探索學習同儕教練配置與介紹聯繫,輔以同儕教練提供學習支持或指導。

同儕教練成員的的多元設置

以多元的同儕教練角色,突破傳統單一「課程輔導」思維,增加學生轉銜的多樣性及提升學弟妹對產業趨勢與職場認知,加強職涯發展觀念,有助後續學習規劃。多元同儕教練包含,在校學長姊的經驗談、業界校友待入產業發展趨勢、教師與職員從職涯引領等。以同心圓的面向,將引導新生學習資源輻射擴大。計畫將結合校友會功能,持續運作同儕教練的傳承交接。

學習定向、轉銜

開設新生轉銜先修班及開發教師社群

傳播學院先修班課程包括:廣告學、公共關係、視覺傳播等。讓學生能順利自高中轉換至大學,減輕一年級學習負擔,增進入學後生活與學習適應力,有助學生探索傳播領域。同時,開發相關教師社群,含專業領域跨領域之教材共構、教師分享共構歷程與經驗,進而促進新生轉銜相關課程及活動。

 

新生轉銜活動以銜接素養核心

由先修課程教師團隊開始,透過共授共學,帶動課群教師對核心素養發展的共識與投入;並於院內陪訓職涯輔導規劃師,且各系設置1至3名職涯輔導規劃師,透過教師自身對專業領域瞭解與職涯輔導訓練後的知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跨域學習。輔以大一新生之職業適性診斷(CPAS)及UCAN職能測評(含檢測、分析、回饋及相關諮詢),協助學生的職涯發展。

與高中端合作AP課程

向下與高中端接軌,與高中教師進行交流;舉辦線上與線下工作坊,支援高中相關傳播領域課程、辦理營隊等,將合作效益擴大及推廣。

 

深化專業能力,並於社群成果露出

重新設計與翻新傳播領域課程,重繪知識版圖培養學生成為全媒體傳播人的基本能力。且將相關成果於計畫網站與網路社群分享成果。

學習創新

銘傳大學聚焦前瞻思維與疫後議題,開設的課程結合未來科技、心理學、行銷學、廣告設計、傳播學、管理學等領域。為促進線上學習,將部份基礎課程及專業入門課程數位化。尤以AI 相關基礎課程(如:AI 概論、多媒體基本應用等)為傳播學院的重點推動內容;同時,進一步涵蓋 AI 工具在多媒體影音產製、社群傳播整合大數據、廣告策略和創意結合AI行銷科技等核心議題,期望學生能深度掌握AI在各領域的應用。

行政優化

教師聘任與評量

教學支持與優化

  1. 組成跨領域全媒體人才培育創新課程教師社群(含校內跨領域及跨學院教師、校外學術及產業師資、產學合作夥伴等),以課程重構計畫獎勵辦法、探索者計畫教師專題計畫獎勵辦法、核心課程教學成效獎勵辦法及教師教學獎勵鼓勵教師進行課程重新設計、教材編修、以及課程實驗。

  2. 已設置鼓勵教師參與高中先修課程開設的相關法規,包括共授、列入評鑑、列為學院的重大貢獻項目。

  3. 教師參與大一先修課程,可計入共授鐘點,增加教師授課的參與度。

  4. 學校推動導師知能成長活動、教學實踐計畫及課程重構計畫成果分享,以及強調數位工具及傳播科技等結合業界資源的共學,銜接教師、導師、同儕等結合業界資源的共學,以降低自行發展之機會成本,強化教師社群的數位素養。

學生學習與評量

  1. 在執行計畫前,已建置大一先修抵免辦法。傳播學院學生所參與得暑期先修課程學分,可進行抵免。

  2. 舉辦自主學習探索競賽外,將增加由學生自主安排之專題講座系列,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積極性(學生自學計畫獎勵辦法)。

  3. 在院系簡介中展示111學年AP課程學習活動花絮,提高學生興趣,並持續進行AP課程招生。

  4. 除新設自主學習競賽法規外,另修訂學生國內競賽獎勵、國內學術活動經費補助實施辦法及學生專題結合產業計畫獎勵辦法,鼓勵學生多元學習及探索。

行動研究

​問題意識

銘傳大學以「溝通」作為核心價值,尤其社群媒體建立起新的溝通模式,而溝通須仰賴人文哲思、心理學、社會語言學及行為科學的堅實基礎。「以人為本」的人文特質,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將透過對未來「人文」的想像,促成「數位科技」與「人文」的對話,以培養學子帶得走的素養能力。

銘傳大學傳播領域

課程​面臨的三大課題

人文創意難開發

教學內容難創新

疫後職場

​難轉型

打造適性且自主的高等教育環境

  • 任務導向教學,以行動代替講授,用思考引導創意。​
  • ​將課堂所知所學,運用於社會,促進學生成為「全媒體傳播人」。

​圖1 銘傳大學傳播領域課程面臨的三大課題與行動目標

資料來源:銘傳大學計畫團隊提供資訊

►►行動研究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以「理解大一新生特質與學習需求」、「探討參與AP課程的新生核心素養認知是否有認知差異」、「分析課程對於學生自主探索、將來學習規劃的影響」作為研究目的,而行動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深入探討AP課程對學習動機、核心素養的影響力」,以此來推動進一步的行動研究。

理解大一新生的

學生特質與學習需求

了解新生特質與學習需求,其包含選課動機、預期能力及對課程的期望。​

課程對於學生自主探索、

將來學習規劃的影響

分析課程對學生自我探索、未來學習規劃的影響,分析面向包含自主學習意願、學生對於個人學習地圖與職涯發展的想像與規劃。

暑期轉銜先修課程

學生核心素養認知差異

以「公共關係」課程為例,探討參加暑期轉銜先修課程的新生在學習歷程中的核心素養認知差異,評估課程翻新的教學成效。

​由跨年級差異

為將來課程翻新提供建議

  • 行動重要性在於深入理解大學先修銜接課程,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核心素養及未來規劃的影響。

  • 透過比較跨年級的差異性,為將來課程翻新,提供實質性的改進建議。

​研究設計

►►教學研究歷程

銘傳大學計畫團隊為聚焦該課程的課程推動,依照圖2所示,從「擬定該課程核心素養指標」、「教師共備社群課程翻新」、「課程前測評估需求與起點行為」、「教學歷程紀錄」、「課程後測問卷與訪談」至「反思與檢討、分析與歸納研究問題答案」循環模式來檢討推動情形。

銘傳大學

研究設計與方法

教師共備社群

​課程翻新

課程前測​評估

需求與起點行為

教學歷程紀錄

課程後測

問卷與訪談

反思與檢討

​分析與歸納研究問題答案

擬定該課程

核心素養指標

​圖2 銘傳大學教學研究歷程

資料來源:銘傳大學計畫團隊提供資訊

►►研究設計與方法

呼應 108 新課綱「核心素養」教學方針,檢視並翻新高教端教學現場情境,從原有的教師主導轉為學習者中心,重視學習者個體化的差異。採用「質性/量化研究方法」、「期初/期末問卷調查」來瞭解學生對翻新課程教學方式、課程之認知與建議,透過問卷調查及學生個別訪談,瞭解學生的特質、能力獲得期待與學習影響,找出適合同學的自主學習模式。

​採用質性/量化研究法

​理解與檢視學生的課程認知

  • 檢視學生對修讀「公共關係課程」之認知。

  • ​透過學習單意見回饋分析、訪談法,瞭解學生對教學方式、課程之認知與建議。

​透過期初/期末問卷調查

​理解學生的學習認知

  • 透過期初「學習起點」問卷及期末「學習歷程與教學成效」問卷調查,蒐集學生對於課程的學習動機,獲得能力期待、公關領域知能。

轉銜課程大一先修生與非課程翻轉下之大二學生為問卷調查對象

  • 111學年度入學參加暑期「公共關係」AP先修課程學生。

  • ​110學年度入學,剛修讀過「公共關係」課程,目前將修習「公關寫作」課程學生。

後續行動研究方向

►►研究面向與工具

  • 學生校園適應分析

質化研究工具:

​​1. 學院層級:實施CPAS職業適性診斷測驗,針對各系職業適性結果,進行座談及個別諮詢。

量化研究工具:

​​1. 學院層級:實施CPAS職業適性診斷測驗、UCAN共通職能測驗。

  • 學生學習行為分析

量化研究工具:

​​1. 學校層級:前程規劃處進行大一、大三UCAN職能測評。

​2. 教學單位層級:教務處進行學系休退學分析、學生保留率分析。

量化/質化研究工具:

​​1. 教師層級:以教學實踐研究、教學觀察進行相關分析。

質化研究工具:

​​1. 學院層級:自主學習分析。

研究發現

(一)​
翻轉教學取代
傳統講授式教學

教學方法轉變

採用翻轉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有趣的議題引入理論探討,取代過去傳統以公關定義為開端的講授式教學。問題探究加上任務導向的教學設計,更契合學習者特質。

(二)
發現大一新生特質
​與仍需努力的地方

大一新生特質與能力

108 課綱大一新生優異特質包括企圖心、語言表達、反應互動、數位科技應用;缺乏的能力則有注意力、穩定度、團隊協作、歸納與組織。

(三)
大一新生期望
在公關課程
獲得的技能

​期望獲得的能力

大一新生期望在公關相關課程中獲得的主要能力包括語言表達、分析歸納、人際互動,並期末顯著提升於寫作能力。

公關核心素養提升

先修生在公關內容認知、形象影響力、溝通功能等核心素養上顯著提升,尤其在公關職涯認知方面表現優於未參與翻新課程的學生。

(四)
先修生在公關核心素養的能力方面

學習動機與興趣比較

110 學年度學生強烈追求「有利學習規劃」,對公眾和日常溝通差異的認知較高;而 111 學年度學生則更關心「人際互動能力」,對公關領域表現出更高的興趣。

(五)
110學年度入學生與111學度入學先修生的學習認知比較

基於研究結果的實務建議

►►給新一期學校的建議

          綜整大一年的發展現況,實際面臨的關鍵議題及可解決的方案說明如下:​​

學生面向

  • 欠缺自我認同,使自己裹足不前,無法規劃學習軌跡。

→可藉由職業適性診斷測驗方式,分別於大一、大三施測,協助學生比對檢視學習歷程成果,更精準配合高年級課程,打造自主學習空間、及早接軌產業。​

  • ​身邊少了志同道合同儕夥伴一同學習,促使學習動機、歸屬感低落,相對地對於學校的認同感也較低

→為同學整合實作情境,建置數位全媒體實驗平台。​

  • 對於學習或輔導資源不知如何從起,而使學習事倍功半。

→強化職涯輔導師制度,以顧問型態為同學提供個人化學習建議與資源轉介。

教師與教學面向

  • 高教端師長對於108課綱與素養教學的認識程度不同,需進一步瞭解翻轉教學

→以跨領域教師社群,帶動課程轉型,強化素養教學的擴散效應。​

  • 從傳統的講述法、示範教學法,要往探究、任務和合作學習等素養導向教學過程中,如何平衡相關問題,難兼顧活潑的教學與深化理論。

→從任務導向教學中,以行動代替講授,用思考引導創意。

→透過對將來的人文想像,促成數位科技與人文對話,培養帶得走素養能力。

行政面向

  • 校內各單位對於學生相關輔導或教學協同操作的衝擊影響

→以現行校內的教學機制、作法及法規下,能做適度優化,同時完備傳播學院與各單位垂直整合與水平分工之輔導工作。

→運用傳播學院多媒體實驗平台,實施跨媒體傳播實務教學活動。

►►給人社領域人才培育政策的啟示與建議​​

拍攝

►►以學習者為中心,實施翻轉教學

​​​​依照計畫第一期的經驗,銘傳大學預期將來的大學新生的特質不同,因而會對課程中的討論環節也會有所改變。對此,應以學習者中心、翻轉教室,用問題帶答案,以滿足其學習需求。

►►以行動代替講授

翻新課程使學生願意主動關注相關課程領域的新知,以行動代替講授、用思考引導創意。成就全媒體傳播人的基本能力,並依照課程所學增進對未來的想像與規劃,突破過去刻板認知的「知識歸知識,現實歸現實」。

►►以教師社群來促進聯繫機制

教師社群則能夠透過反思課程模組研發的經驗與困境,進而一同進行修正及對未來課程共備的準備,促進教師社群聯繫機制,串聯線上線下群組,有助於教學模式的成長深化。

​研究所存在的限制

完整對應大學四年課程,以完善學習階段公關領域能力

以「公共關係」課程為例,此課程為大一基礎課程,能力階段暫時僅先對應1至2項,若後續完整對應大一至大四課程,將來會有更完善各學習階段的公關領域能力發展狀況。

先修課程

預備更加完善

先修課程參加人數比預期少,將來盡早透過更強力先修課程訊息溝通,在111學年暑期先修課程口碑打響下,期盼將來參與人數提升。

強化素養能力

衡量之問卷

因時程有限,不論是在「公共關係」課程相對應之素養能力指標的設定,或者是問卷設計方面,仍有極大討論及進步空間。以期結合3項教育目標與4項核心素養下,可更具體安排兼具兩者的學習內容與活動。

計畫執行團隊成員

「心有所繫」
朝共同目標努力,
聯繫著教師、學生、行政同仁,
​往理想中的多元學習和自主學習發展!

計畫主持人與協同/共同主持人

►►計畫主持人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

陳柏宇院長
/廣告策略行銷學系專任教授、

廣告策略行銷學系主任

​整體計畫總籌、策略規劃及督導、召集院發展會議、院系協調、校內跨單位協調

►►協同主持人

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杜聖聰系主任
/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計畫團隊管理、統整素養融入課程翻新執行督導

►►協同主持人

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

陳佳慧副教授/系主任

計畫團隊管理、統整素養融入課程翻新執行督導

詳細計畫教師與成員名單,請參照下方連結

包含計畫團隊的計畫行政人員、校內行政人員、院/系教學人員、校友

教育部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地址:300044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綜合二館B側 6樓 A602室

電話:+886-3-571-5131 #34373、34376、34377

信箱:uxplorer21@gmail.com

ROC_Ministry_of_Education_Seal.svg.png

©2023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