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國立中正大學.png

國立中正大學

AI新鮮人 plus 內化AI

以提升大一新生 AI 跨域知能與素養(「AI 新鮮人」),以及協助境外生順利適應異國的學習生活(「內化 AI」)為核心目標,期盼透過全校性課程及相關機制的調整,增進人社領域學生對 AI 的理解、其跨域整合學習的期待與需求;以境外生定向與輔導為核心,協助境外生的異國學習生活,降低各類適應層面的挑戰,進而自我重組、順利內化成 Asian Internationals。

陽台

計畫目標

國立中正大學首要目標提升大一新生的AI知識與素養,並致力於支援境外生在異國的學習過程,以此推動兩項重點:

AI新鮮人:透過「AI新鮮人」計畫,全面性的課程更新與學習機制的改進,強化學生跨學科的學習能力,特別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培育人社領域大一生學習AI素養,使其具有足夠的人工智慧知能,並可跨領域合作,激盪並實現創新的想法。

內化AI:​藉由「內化AI」計畫,協助境外生橋接異國專業及語言學習、生活及跨文化適應,完善心理健康輔導支援體系,讓境外生能夠減輕他們在新環境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順利適應並融入臺灣生活,幫助他們進行自我轉變,成為真正的亞洲國際人才。

研究問題

AI新鮮人:提升大一新生AI跨域學習能力發展主軸

  1. 改善生成式AI與領域學習目標的落差

  2. ​強化跨學科知能與未來職能的關聯

  3. 生成式AI停留於表面的運用

內化AI:協助境外生內化異國學習生活

  1. 境外生文化適應及跨文化差異

  2. 改善經濟壓力、工讀需求、學術壓力

  3. ​語言溝通及教育制度差異

標竿學校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edited.jpg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與控制工程系

  • ​著重於提升學生的實作能力,更深入探討AI系統的思考模式。

  • 資訊科技類型的磨課師線上課程,引導學生探討AI對倫理和文化等層面的影響,培養他們跨領域思考的能力。

  • ​以綜合性學習體驗,擴展學生對AI技術的理解,具備分析和評估AI在社會層面所引發議題的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png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 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從學術知識到人際關係、領導才能等多方面給予支持。

  • 透過海外交流計畫、學生社團、社區服務、多元文化的語文與信息科技培訓等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培養軟實力和國際視野。

  • 提供個人輔導和發展活動,協助順利學生生活適應,同時提供非本地學生專屬關懷服務和多元文化交流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服務、職業發展培訓和實習計劃等方面也是該校學生事務的關注領域。

美國康乃爾大學.png

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 積極促進境外生之間的互動,透過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境外生社團和跨文化合作項目,打造多元文化的校園氛圍。

  • 提供全面性的移民支持,協助境外生理解與遵守美國的法律法規,順利適應新的文化環境。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png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整體發旨,設立完善的心理諮商服務。

  • 定期舉辦境外生交流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理解和友誼,同時提供分享文化、交流心得的平台。

  • 透過個人學術指導、研討會和學術支持小組等的課外輔導機制,確保學生在學業上能發揮潛能,順利過渡到大學的學習生活。

計畫推動策略與創新作法

國立中正大學計畫團隊,與學生共備團隊透過兩次工作坊,共同討論、理解學生在大一年在 AI 知能學習、生活適應曾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並一起思考、研擬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而規劃本計畫兩大面向及其推動策略及創新作法:
一、AI 新鮮人:提升人社領域學生 AI 素養及知能
(一)實證導向之課程翻新,納入通識校選修課程
(二)舉辦實作工作坊及專題、跨領域人工智慧創意競賽
(三)完善 AI 實作課程
(四)推行課餘助教制度
(五)持續推動人工智慧微學程
二、內化 AI:協助境外生內化異國學習生活
(一)學語雙飛,專業課程啟迪學術與語言學習:我的臺灣導師計畫、課程學伴計畫、嘉義大小事、結合專業課程、課程結合 AI
(二)品質提升,關懷與優化校園生活支持體系:醫嘉 e 醫療計畫、工嘉機關計畫
(三)異境啟思,境外生探索與穿越文化學習:一起 Law 起來、新文化臺灣人計畫、在嘉學習計畫
(四)異境啟適,完善心理健康與適應支援體:類神經網路計畫、發展自助心理衛生載具、國際化諮商團隊計畫

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 權責分工:

  1. 不同單位之間可能存在著協同合作的困難。

  2. 新課程的引入可能需要調整校務運作的程序與流程。

  3. 對於新的業務內容較不熟悉,可能會影響相關業務辦理

  • 因應策略:

  1. 建立靈活的課程規劃機制,與相關單位/系所密切合作,確保新課程的順利實施。

  2. 建立向上溝通與橫向溝通管道,並且設立獎勵機制

  • 行政運作

  1. 行政人員可能面臨工作負擔的增加。

  2. 學校財務方面的壓力。

  3. 尋找高中合作夥伴可能會面臨困難,原因在於高中端可能對增加行政負擔存有疑慮。

  4. 因行政業務量增加,缺乏動機辦理相關業務。

  • ​​因應策略:

  1. 制定有效的行政流程和指南,以提高行政效率,減輕行政人員的工作負擔。

  2. 定期檢討財務,確保預算合理分配。

  3. 主動溝通,明確說明合作的利益和目標。提供清晰的合作計畫,以顯示這項合作將對高中和大學帶來積極效益。

  4. 設計獎勵機制與績效檢核機制搭配。

  • 學習環境:

  1. 人工智慧相關課程可能需要先進的科技設施和資源。

  2. 需要提供適合實作和團隊合作的學習空間。

  3. 需更新相關的雙語環境,例如:指標、系所網站。

  4. 對於原先外籍生學習,需要規劃統一官方指南。

  • ​因應策略:

  1. 定期評估和升級學校的科技設施,確保符合課程需求。建立與業界的合作,以取得最新的軟硬體資源。

  2. 重新規劃和設計學習空間,包括實驗室、工作坊和共同工作空間,以滿足人工智慧課程的需求。

  3. 建立核心團隊針對必須更新之雙語內容進行更新與規劃。

  4. 由國際處統籌官方指南,以利國際學生就讀。

  • 校園文化:

  1. 在傳統的專業文化的跨領域合作可能會面臨阻礙,影響課程的整合性。

  2. 學生可能因為文化差異或溝通問題而感到排斥,影響校園文化的融合。

  3. 需引導國際生認識本校環境、宿舍,以及民雄社區。

  • ​因應策略:

  1. 舉辦跨領域論壇和工作坊,促進不同學科的交流。

  2. 舉辦文化交流活動,促進國際和本地學生之間的互動;設立學生組織,提供平台讓學生參與多元文化活動。

  3. 由學務處統籌辦理相關宿舍活動與聚會,並邀請社區人士。

  • 課程規劃:

  1. 行政團隊對於跨文化課程的規劃可能面臨挑戰,特別是在語言方面。

  2. 學生可能需要跨足多個學科領域;可能學科專業會產生影響。

  3. 仍需要強化部分教師對於AI的實際運作與教學支持。

  4. 跨學科與跨領域的AI課程仍需要調整與評估,以符合未來職能。

  5. 仍需要有教師支持雙語教學的課程規劃。

  • ​因應策略:

  1. 鼓勵跨學科的合作,邀請專業教師和語言專家參與課程的設計。定期召開會議,促進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開放對話,確保所有利害關係者的意見被納入考慮。

  2. 開設跨學科的工作坊,促進學科整合。

  3. 辦理相關的工作坊,用以支持教師AI教學。

  4. 加入業師共同授課。

  5. 以工作坊提升教師雙語教學之知能。

  • 學生學習:

  1. 本地學生可能因為英語使用的不熟悉,而感到焦慮。

  2. 人工智慧相關課程可能較為技術性和複雜,可能對人社學生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

  3. 外籍生和本地生之間的文化差異可能對學習環境產生影響,包含語言、價值觀等。

  4. 本國學生排斥與國際學生共同上課。

  • ​因應策略:

  1. 提供英語輔助課程、語言交流活動和支援服務,幫助本地學生提高英語能力和自信心。

  2. 提供適應性的教學方法,例如:分層教學和額外的輔導資源。鼓勵學習小組合作,促進同儕學習和相互支持。

  3. 提供跨文化講座或工作坊,加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4. 與相關導師、授課教師宣導,針對相關的輔導任務與課程任務該如何去做配置與關懷。

預期效益與關鍵績效指標

本校透過本計畫的推動,預計調整既有的 AI 相關課程、改善人社領域學生 AI跨域學習的難點、舉辦跨領域人工智慧創意競賽等,突破本校人社領域學生現階段對 AI 相對表面的認識及理解。同時,將結合校內跨單位的合作協同推動境外生學習及生活適應的支持系統,提升境外生來校學習的安心感。

教育部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地址:300044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綜合二館B側 6樓 A602室

電話:+886-3-571-5131 #34373、34376、34377

信箱:uxplorer21@gmail.com

ROC_Ministry_of_Education_Seal.svg.png

©2023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