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靜宜大學.jpg

靜宜大學

素養靜宜‧自主領航

—博雅 新方向 X 關鍵第一年

融入參與式學習精神的「關鍵第一年」全校型策略,以穩健的「關鍵第一年」系列課程、素養導向的跨領域課程、課外自主學習活動,協助新生定向轉銜,為學生迎戰未來考驗之「未來力」。

抽象紋理

計畫目標

面對日益嚴重的少子化趨勢,以及學生學習樣態的快速轉變,配合靜宜大學融入參與式學習精神的「關鍵第一年」全校型策略,期盼透由制度的活化變革、搭建教學系統鷹架,以穩健的「關鍵第一年」系列課程、素養導向的跨領域課程,以及課外自主學習活動,引領大一新生改變學習思維,期能協助新生定向轉銜,為學生儲備迎戰未來考驗之「未來力」,並藉由創新教育網絡,整合創意教學能量,打造靜宜成為參與式學習的典範學校。

  • 總目標有二項:

  1. 「關鍵第一年」系列課程促成定向轉銜

  2. 創新參與式教學驅動學習遷移

  • ​分別在「師—課—生」三面向進行創新改造,並推動下列三項子目標:

  1. 教師培力賦能共創。

  2. 參與式學習驅動行動歷程。

  3. AI 融入競賽解題。

研究問題

兩年間靜宜大學想改善的問題如下:

(一)協助大一新生:

  • ​建立與落實參與式學習融入「關鍵第一年」學習地圖

  • 改善自我表達自信不足、學習動能不足的問題

(二)協助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師:

  • 建置「PU新博雅教師社群」支持系統

  • ​改變素養教學教師缺乏有效連結的問題

(三)協助校內各院:

  • 發展以院為單位的共同學習活動,完成參與式學習模組建置與遷移

  • 改善跨領域素養教學量能不足的問題

(四)協助學校

  • 增強學生對學校黏著度

  • ​以促進學校永續經營

標竿學校

image.png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

注重教師教育改革,以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能做為師培賦能目標,積極推動跨領域學習,以及教師跨域合授共課,著重培養具有應對變化和創造能力的專業性教師。

image.png

​韓國西江大學

韓國西江大學於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享有盛譽,也為亞洲基督宗教大學協會(ACUCA)成員。

該校鼓勵學生參加創新競賽與實踐專案,為促使學生於就學期間能擁有更好的職業實踐經驗,重視「實踐教學」,著重制定注重實用、靈活、創新和變革的課程計畫,致力於學用合一產業連結。

image.png

國立臺灣大學學習規劃辦公室

臺灣大學於 2021 年 8 月成立了學習規劃辦公室,借鏡國外「學術建議」(Academic Advising)的經驗,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發展適性學習路徑,引導學生適才適性發展,提升未來人才的價值。

計畫推動策略與創新作法

靜宜大學積極研議與落實校務支持系統,具體導入下列三項行動策略:
1. 以「共創精神」建置具有參與式學習精神的師培系統,培養能動型教師。
2. 以「關鍵第一年」作為形塑靜宜大學參與式學習的槓桿,開啟學生社會覺察與參與的學習旅程。
3. 以 AI 融入課程厚實大一新生數位素養。

計畫亮點聚焦於規劃並推動參與式學習大學入門系列課程,以協助入學新生的定向轉銜與生活適應,順利地開展大學的學習進程。

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一、學校法規及行政面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 畢業學分降低,在開課辦法與相關校內法規制度的認知些許落差

  • 跨單位開課的多元跨域或各類型彈性課程需多次溝通、協調

  • 對於教師授課鐘點計算的彈性、共時授課的備課工作及鐘點費計算,以及業師需求、獎勵機制等,仍需進一步規劃

​因應策略:

1.在法規、制度、實驗空間等需求,邀集教務處及相關單位,在已知的問題及未來的規劃進行溝通、協商。
2.著手檢視校內各種不同類型課程的開課辦法,並擬議修正建議。
3.參與計畫或規劃推動創新與跨領域教學,以及翻轉學習型態的單位均承擔較多的行政壓力、衍生的時間成本,與協調任務。因此應建立任務參與的績效獎金、升遷機會、以及多元升等方案等,,鼓勵行政人員參與大型計畫和創新改革。

二、教師教學面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 需要協助教師們增能、提供培力,強化教師跨域意願與能力

因應策略-為緩解教師壓力,培養校內協同合作文化,建立合作平台,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和協作:

1. 籌組PU博雅教師社群,強化同儕互助與學習機制。

2. 透過共同研發與共創課程,協助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教案及教學成果的改變,讓教師有能力投入計畫,持續精進。

3.建立專業顧問、行政人員等校級支持系統,協助教師應對各種挑戰。

  • 需建立教師教學支持與獎勵系統,提升參與度與表現

因應策略:

1.因應計畫創新與實驗需求,以小班教學試行為宜,依據課程內容需求,適度連結場域,深化學生學學習內容。
2.為支持和獎勵參與大型計畫的教師,建議提供計畫支援,以達需求。
3.建立教師獎勵機制,例如:學術榮譽、獎金、升遷機會、以及多元升等方案等,鼓勵教師參與大型計畫。

三、學生學習面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 改善學生對於學習的動機與意義

因應策略:

1.提供跨域合作的機會。

2.以參與式的學習為計畫關鍵連結。

  • 改善學習生態與文化,拉回學生的專注力與熱情

因應策略:

1.活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吸引力與學習效果。
2.課程內容連結場域與真實社會情境。
3.塑造參與式學習的校園文化。

預期關鍵成果與成果評估機制

依照計畫目標執行,整合校內各參與單位的協力與支持後,積極達成以下效益及關鍵成果:
1.成立 PU 新博雅教師校級及各主題社群,合擊分進辦理培訓工坊,跨域教案分享會,形成教師支持系統。
2.研發及擴散通識大學入門課程,辧理跨域觀課議課,以參與式學習、議題融入大一年課程,協助學生定向轉銜,促進課程模組的創新遷移。
3.AI 導入校必修資訊課程,舉辦提案競賽,提昇大一新生數位工具使用的智能及數位素養,以面對新興科技的未來。

4.研商與建立關鍵第一年暑假課程之學分計列機制,並經由課程研發與行動研究,促進教學優化與建立全校大一學生學習模組。

教育部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地址:300044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綜合二館B側 6樓 A602室

電話:+886-3-571-5131 #34373、34376、34377

信箱:uxplorer21@gmail.com

ROC_Ministry_of_Education_Seal.svg.png

©2023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