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目標
以面對變化多端的未來,輔仁大學計畫團隊擬結合素養導向教學、科技賦能、跨領域溝通、導教研串聯四種方法,建構微型的「多元宇宙學習生態圈」,提高人社領域大學生(以大一為重點)對跨領域學習的興趣、支援與視野,以開啟「四年輔仁.終身學習」的學習旅程。
計畫整體推動三大架構與目標如下:
一、課程與學生學習歷程:透過素養/專題導向教學,引導學生多元探索,專題製作,建立學習社群,培養跨域學習素養與策略。
二、跨院、跨班溝通:透過不同種溝通與協作模式,建立教師社群,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跨域興趣。
三、導教研串聯:導教研串聯、ˊ支援教師輔導學生、精進教學,並促成學生跨域學習,教師擴散研究成果。
研究問題
透過與全院導師會議、Xplorer計畫導師會議、「語言精進與職涯探索」課程學生期中會議,以及眾多主管會議和計畫會議,整理出以下問題面向與情境:
一、學生面向:
學習志趣不合、學習方向不確定
二、課程面向:
大一生以必修課程為主,跨域選修的空間較少
三、教師與教學面向:
擔心課程評量受影響、有升等壓力
四、行政面向:
學務與教務二分
標竿學校
日本南山大學
該校發展7個系16個專業的文理結合之綜合性大學,擬定與南山大學合作協作式線上跨國學習 COIL (Collaborative International Online Learning),共備教材。
東海大學
該校致力於永續議題,因此團隊以未來永續新經濟發展,創新外語學院課程,鋪設未來外語人才跨領域素養,為能共備教材。
澳洲西雪梨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CER(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 WSU)
該研究中心推動科技結合永續議題教育,運用VR促進學生的多模態素養。聚焦藉由重點放於讓研究發揮有影響力並改進教學,尤其精進多種弱勢社群的教學改進,持續與澳洲西雪梨大學教育學院合作,共同討論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教學、研究、社會實踐之具體規劃與評估作法。
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輔仁大學計畫團隊可能面臨到的疑慮有三項:
一、各系必修課班級人數眾多,無法開放外系選修:
本計畫將以彼此尊重為前提,提供不同的跨班/院合作方式(例如:開放名額、但設門檻;你問問題,我回答; 跨班分享與競賽;共同製作專題),以為學生跨域的渠道選項,而非強行要求。
二、不同系的同學時間難配合,溝通會有困難:
同理,跨班的方式多元,學生可以選擇線上溝通,也可以選擇面對面談。輔仁大學有設定導師時間,兩班安排碰面或共授也有可能。
三、輔導非常個人性,無法約束;牽涉學生個資,無法分享;課程教師也可能無法及時協助:
導師風格因人而異,但在課程實體化創新的過程中,大家可以分享彼此創新的方式;導教研之間的溝通的確不容易,但是若謹慎並有效率地執行,必然產生正面效果,讓導師不至於孤立無援。導教研三者中間的溝通媒介有:數據分析結果、系辦公室、教師社群。
預期關鍵成果與成果評估機制
第一期(先導)計畫執行期間的突破性作法為:
-
打破語言與文化基礎課程傳統的操練(drill)和講課模式,進行素養/專題導向教學,
-
找到學生輔導可運用之資源,研擬出導師、教師得以運用科技於教學和輔導的方式。
-
本計畫的行動研究證明素養導向教學對語言文化學習有正面的影響力。
延續此成果,本計畫於第二期將跨領域邀集院外的6門課程和4位大一導師,以及外語學院4門必修課程、4門選修課程以及英、日、法、德、西、義、科創七個單位大一導師各一名,結合素養導向教學、科技賦能、導教研串聯、跨領域溝通四種方法,建構微型的「多元宇宙學習生態圈」,提高人社領域大學生(以大一為重點)對跨領域學習的樂趣、支援與視野,以開啟「四年輔仁.終身學習」的學習旅程。
-
目標一:與總辦合作推廣素養導向教學
-
目標二:校內推廣素養導向教學-持續課程創新轉型、深耕跨域合作
1. 整合科技創新教學
2. 活化多元化教學方法
3. 發展大一、二課程跨域合作模式
4. 持續教師專業發展
5. 建立校內外合作平台
6. 持續國際合作計畫
7. 積極參與社區服務
-
目標三:導教串聯-落實學生轉銜適應輔導機制,強化導師與學生多元溝通
1. 持續深化輔導制度
2. 舉辦轉銜輔導工作坊
3. 提供心理輔導與支持
-
目標四:教研串聯、舉辦研討會
1. 建立校外合作夥伴
2. 落實永續發展實踐
3. 促進國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