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數位島嶼:人文旅運轉化與橋接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科大)整合素養導向和數位人文,強調線上到線下的教學模式,促進院系課程的橫向連結與合作,提升學生的跨領域整合與數位創新能力。

旅行車

計畫目標

  1.  打造融入雲端數位情境於生活與學習的人文管理學院,讓學生具備社會產業升級轉型所需的人文旅運與數位創新能力。

  2. 以素養導向 × 數位人文的跨領域整合課程,培養學生具跨領域整合與的數位人文創新與實踐能力。

  3. 建構線上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透過數位科技因應與滿足學生跨時與跨域的自主學習需求。

  4. 以專題導向式學習PBL為主軸,融合麻省理工大學MIT構思-設計實施-操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教育架構,以及史丹佛大學D School 跨領域合作思維,培養學生發展跨域思考與問題分析能力,研提解決方案與進行場域實踐之探索型人才。

  5.  開創「數位 × 人文 × 創新與實踐」為終端課程之專題主題,From Capstone Course to Capstone Project,調整並落實人文暨管理學院以整合、創新、數位化與智慧化之發展方向,提高院系課程的橫向連結與合作,創新與整合,與時俱進地因應疫後新常態。

研究問題

  1. Yahoo ECIC 創業教育的遊戲化元素和機制是什麼?

  2. 基於動態能力理論,商學院學生的電子商務能力指標有哪些?

  3. 基於電子商務競賽的遊戲化設計,低績效組和高性能組之間的電子商務能力是否存在差異?

標竿學校

1.     區塊鏈技術之簡介與應用、現階段航運趨勢及未來航運文件之轉變:

2.     「智慧航空系統」課程:

3.     教學方法的創新: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西元2000 年起與瑞典皇家工程學院等四所大學跨國合力研究並推動CDIO 工程教育16架構,CDIO 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與運作operate),推動過程首先重新調整原有課程規劃與教學方式,以有效提升大學教育品質以培育學科知識、專業職能與人際關係兼備的人才。 

大一新生定向與支持系統

人際支持

  1. 為了讓新生能夠順利適應大學生活,澎科大已建立了完整的新生輔導機制,主要由學校和學系兩個層級共同負責,​

    • 在學校層面,設立專責新生輔導中心,提供全方位的輔導服務;

    • 在學系層面,每系均設有專門導師,負責協助新生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並解決學業和生活上的問題。

  2. 人際互動輔導課程:大多數新生來自本島,因此提供在地特色的課程、社交技巧、溝通技巧、心理輔導等課程,協助學生適應新環境並建立社交網絡和人際關係。

  3. 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通過設立學習小組(同儕)、線上討論區等形式,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學習定向、轉銜

入學前、含暑假期間

  1. 每一學系為新生舉辦入學前的課程介紹和導師見面會等活動,讓新生提早了解學系和導師,並能夠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安排導師對新生進行個別輔導,協助學生了解澎湖的環境與大學生活、課程及就業等相關資訊,並考慮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市場和趨勢,以便讓學生了解學習技能如何在未來就業市場中得到應用。

  2. 開展暑期預修課程(與科系相關課程):在新學期開始之前,舉辦暑期預修課程,讓學生提前熟悉大學課程內容,降低學習難度。課程設計並強調素養教育,包括人文素養、公民素養、數位素養等,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入學後

  1. 在新生入學時,學校舉辦課程講解會,為學生說明大學課程的藍圖,使他們能提前做好學習規劃、進而有所方向。

  2. 為大一新生提供基礎課程,採用小班制教學,並提供適性個別化輔導。透過量身訂做的學習計畫和輔導方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滿意度。

  3. 「新生體驗工作坊」幫助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的新環境和角色。透過體驗式學習、小組互動和專家講解,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提升各項能力,並增進對學校和科系的認識,從而更進一步投入學習和社交。

  4. 「探索教育工作坊」重點協助學生自我探索,了解個人優勢和潛力。除學科學習外,還包括實踐性和體驗性學習,如實習、社區服務等,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造力,並融入跨領域學習和跨文化體驗,旨在拓展視野和開放思維,協助學生發掘興趣和未來方向。

  5. 學校設立跨學科課程,幫助學生建立綜合性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多元學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培育具備整合思考的人才。

  6. 為了讓學生順利轉銜至轉銜階段,學校舉辦職涯規劃講座。這些講座提供了學生職涯規劃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資源,協助她們洞察自身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並探索職業選擇的可能性。此外,學校也推行職場導師制度,邀請業界專業人士、以及有經驗的教師或高年級學生擔任新生的導師,此配置不僅有助於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更是一個連結學術和實務的橋樑,為學生的未來鋪路。

學習創新

澎科大以學院整體發展為出發點,透過智慧化、數位化、創新與整合為定位,重塑學院的未來。透過各系規劃的素養課程與院系跨領域整合,來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並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各系的素養課程規劃,也依循學院素養導向教學與跨領域課程規劃,進一步加強學生在專業領域的素養與跨領域整合能力。 

行政優化

教師聘任與評量

若執行本計畫之專案或專任教師執行計畫期間表現良好且有具體成果,將得以在出缺時優先考量轉任專任教師,專任教師得將計畫執行成果列入教學、研究、服務的評分中,有助專任教師申請教學實踐研究升等。

教學支持與優化

  1. 形成跨領域教學創新教師社群:為達到學院內形成跨領域教學創新的目標,澎科大已累計辦理21場次活動,如校內跨系教學觀摩(觀課、大學與高中雙邊或多邊共同合作發展課程)、發佈學院中英文通訊,以及辦理計畫成果發表暨教學研討會,除了創新教學的實踐,更促使科技應用能力的提升和喜所本位主義的突破。

  2. 導入ePBL數位化教室:透過創建ePBL數位化問題導向學習教室,提供互動式教學的場域,這些教室具備白板書寫和標記功能,讓教師與學生能夠更快速有效地進行小組討論和多人同時參與的討論。

  3. 激勵專案教師的計畫:澎科大獎勵「專案教師」參與計畫執行,並將其績效表現作為「專任教師」聘用的重要評分項目,以鼓勵他們更深入地參與計畫的執行。其餘專任教師參與計畫之執行亦依據教師評鑑辦法計算其教學、服務、與研究的相關績效評分。

  4. 教學方法的逐步革新:學校不僅強調以案例為基礎的專題討論,還探索問題導向的學習方案和小組議題討論,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入討論。

  5. 其他:強調學習者主動學習、教師擔任引導者是澎科大教育理念的核心。透過選擇較有經驗的高年級學生作為助教,培養教學種子,並作為線上議題討論的引導幫手和實作時的問題排除人員。

學生學習與評量

  1. 運用科技與數位工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索導向能力、促進跨領域學習、強化溝通協作能力,並加強反思與批判思考能力。

  2. 跨領域結合的策略:建立跨系學程、鼓勵並促進跨領域專題研究,並實施跨系實習及跨系的專業交流活動。

行動研究

​問題意識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發展,教學科技媒體運用及數位元學習方式愈趨普及,再加上後疫情時代新型教學方法的普及,如何利用資訊科技便利性與不受時空限制的特色,協助增進教師教學效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已為教育場域的新常態。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計畫團隊以此為核心目標,透過混合教學整合線下傳統實體教學和線上數位學習的優點,以「智慧商務」、「行銷科技與數位行銷」、「智慧航空系統」三大課程,推動並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智慧商務課程

  • 探討高等教育中商業教育與電子商務產業需求之間的落差

  • 如何滿足產業需求與學生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

  • 遊戲化競賽如何提升創業教育中的C2C電子商務能力

  • 基於市場和產業的實際需求,制定㇐套電子商務能力的量化指標。

行銷科技與

數位行銷課程

  • 如何以團體導向學習與問題導向學習作為教學策略,建構線上整合線下(OMO)混成式教學情境。

  • 選擇線上教學媒體工具,同時如何搭配線下實體授課之混成式教學情境,作為課程的教學策略設計及教學活動實施。

  • 該如何改變單一管道式的學習情境,同時培養學生具備虛實行銷通路管理的實務運用能力、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程度。。

智慧航空系統課程

  • 如何將課程中融入生活時事與案例影片、業師講座,以提升學生實務應用的就業準備度,加深學生學習印象並誘發學習興趣

  • 如何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法(PBL),培養學生追求知識,更進一步探究知識背後的其中邏輯與原因。

​研究方法、工具及資料

行動研究運用團體導向學習(Team-Based Learning, TBL)實施分為三個階段,包括:課程準備期、課前預期評量、與課堂知識應用。藉由以上步驟實踐由學習者(學生)扮演主動觀察者或資料蒐集者,並以小組團隊合作方式建構知識與技能,而傳授者(教師)在學習過程僅扮演從旁協助學習者的顧問,分享學習經驗並聆聽各種想法和提案。

彩色透明雞蛋

►►研究面向與工具

  • 智慧商務課程:

  1. 藉由實際參與雅虎電子商務和創意競賽(ECIC)的機會,進行實證研究。從競賽的契機,帶領學生體驗真實商業環境增加實務經驗。

  2. 研究工具:透過「問卷調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

  • 行銷科技與數位行銷課程:

    1. ​研究工具:藉由問卷調查法蒐集 TBL-PBL 學習導入前後的學習動機增強程度影響,以及推動線上整合線下混成教學方式的學習成效與師生互動的改善情形。

  • 智慧航空系統課程:

    1. ​研究工具-量化問卷研究:參考相關文獻問卷量表進行修改,由專家檢視完成專家效度,在期中實施的問卷調查,包含「時事影片融入課程」、「業師講座」、「PBL模式」、「個人成長」等四個構面,在期末問卷增加「實地參訪- 校外參訪」共五個構面。

    2. 研究工具-質性問卷調查:發掘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態度、作法及收獲等開放式問題。​

研究發現

藉由 TBL-PBL 教學策略,設計將任務型學習工作結合與學生已熟悉的專業知識,以小組團隊合作方式建構知識與技能,同時讓學生能清楚瞭解參與教學活動的優點及價值性,進而引起學生的「關聯」學習動機。以下為三門課程所推動的研究發現成果:

(一)

關於「智慧商務課程

透過遊戲化競賽

培養創業教育的電子商務素養​、提升技能

  • 電子商務能力的四個維度涵蓋運營管理、策略規劃、電商營銷策略、直播行銷等領域。

  • 透過實際餐與電子商務與創意競賽,增加實務經驗,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在電子商務各領域能力有顯著提升。

(二)

關於「行銷科技

與數位行銷課程

運用TBL-PBL模式

​提供情境式學習環境

  • 將任務型學習工作結合專業知識,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內容與個人需求、目標、成就及未來應用等具有高度相關性。

  • 透過混成式教學模式,提供情境式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將專業知識與技術運用於類實務職場的任務專案中,以增強學習成就、提升任務完成之後的自我評價與回饋獎賞,引起學生對於課程產生興趣。

  • 利用線上數位媒體工具來強化不同型態的測驗方式,衡量學生對於虛實整合通路管理課程的學習情形。

(三)

關於「智慧航空系統課程

從生活時事與案例

學習海關實務

  • 運用生活時事新聞與案例影片、業師講座、校外參訪,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具有正向關係,也有助於學生學習的個人成長。

  • 運用PBL學習法,激發學生主動「預習」。

  • 從質化問卷可以發現「成就感」、「有趣」、「共鳴」等誘因,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期末的問卷內容更出現「主動學習」、「主動思考」、「預習」等關鍵字,讓教師的教學也帶來成就感。

  • 多提供學生上台報告機會及討論時間,並可採選擇重要議題再進行課後學習成果,或以重點摘要方式進行成果報告撰寫。

基於研究結果的實務建議

黃花

課程可結合數位科技​應用

​增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教師任務轉換

​改善教學設計、品質

課程結合數位科技應用於線下實體教學,以及結合數位教學工具提供更多實務情境教材來進行實作練習,改變單一管道式的學習情境,增加師生在課程互動交流的頻率與深度,進而加強專業領域知識與技能的應用程度。

教師的主要任務從課堂講授轉變為「經營學習團隊」,並提供教師關於學習效果的訊息,以改善教學設計或規劃教學活動,進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

選擇多樣化數位教學工具

​提高學生學習意願

透過臨場感高的數位媒體

​提升課程密切溝通與參與感

實務教學環境

貼近社會

在課程進行之中可選擇具有「資訊立即回饋快速」、「可包含多種形式的訊息傳遞訊」、「可針對個人特色或需求來進行加強說明」的數位教學媒體工具,將會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進而主動參與學習進而吸收知識。

透過社會臨場感程度越高的數位教學媒體,越能夠傳送豐富度較高的資訊,進而提高課程進行過程中的溝通訊息的密切性和參與感,同時增加學生將課程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加以應用之程度。

透過實務教學環境,提供近似真實的實體與數位門市通路經營之團隊學習經驗,將課堂的學習活動轉換為更貼近零售業實務操作方式來進行,同時強調團隊學習以及與實務情境互動,進而活用消費者行為和零售管理等相關知識工具於實務操作上。

帶來的創新改變

工作中

建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需要學校提供相應的資訊技術設備,建置「全方位視訊教學與直播系統」,以確保學生和教師可以順利地進行線上線下學習和教學活動。混合教學模式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具自主性和自信心。

數位學習工作

將數位學習工作應用於教學內容之中,包括本校自建的數位學習平臺 eCampus、電商網站建置工具 Weebly 及 WACA、互動式商業智慧資料分析軟體 Tableau 等。

應用 AI 科技協助教師

協助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自動化、課程源的整合和學習者的個別化學習,並於課堂上使用 ChatGPT 進行互動、回答學生問題、提供答案解析等。進一步透過學生問卷調查、教師評估等方式,收集學生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改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

擴大運用實務

教學場域

擴大運用實務教學場域於教學規劃設計之中,將一門課程應用到三個教學場域實務場域,充份給予學生於真實情境中探索的機會,從問題發掘分析並驅使學生積極去思考

計畫執行團隊成員

整合澎湖在地生活與校內特色,
一同建構融入數位科技與雲端創新的人文旅運學習情境,
朝向人文素養與數位跨域整合應用能力兼備培育人才目標前進

計畫主持人與協同/共同主持人

►►計畫主持人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人管院

陳至柔前院長

行銷與物流管理系教授

​計畫主責內容:計畫統合、執行與監督

►►協同主持人

國立澎湖科技大

行銷與物流管理系

唐嘉偉系主任/副教授

(計畫主責內容:計畫執行、監督與績效考核

►►協同主持人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陳建亮系主任/教授

(計畫主責內容:​計畫執行、監督與績效考核

詳細計畫教師與成員名單,請參照下方連結

包含計畫團隊的「院/系教學人員」、「跨校之教學人員」

教育部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地址:300044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綜合二館B側 6樓 A602室

電話:+886-3-571-5131 #34373、34376、34377

信箱:uxplorer21@gmail.com

ROC_Ministry_of_Education_Seal.svg.png

©2023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