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國立屏東大學.png

國立屏東大學

打造 NPTU 大一生多元探索支持系統

國立屏東大學推動學分抵免辦法修訂與紀錄完修人數、AI導入新生課程並融入校必修共同課程、引導新生參與AI新生課程聯展及競賽、行動研究、學習諮詢與預警機制革新,打造NPTU大一生多元探索支持系統。

Blue Skies and Yellow Fields

計畫目標

以國立屏東大學的大一新生為對象,建立多元探索支持系統,包含大一學分抵免、AI素養知能跨域應用、引導新生參與AI新生課程聯展及競賽、學習輔導諮詢、教師知能提升、法規完備,幫助大一生適應課業學習、時間管理、職涯規劃、學習輔導諮詢與AI素養知能學習 。

研究問題

為協助大學生自身瞭解適應問題及適應能力程度,整理出六項研究問題,來加以改善:

  • 大一新生對於時間管理、課業學習及未來職場感到困擾。

  • 僅有6成大一新生會透過不同方式自主學習。

  • 大一新生想改善必修課程負擔重的問題,進而增加自主學習時間。

  • 大一就讀之系或學程並不是首選興趣與志願。

  • 僅64.6%的大一新生修習到自己想選修的專業課程。

  • ​仍需提升大一新生的創新、持續學習及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標竿學校

國立政治大學.png

國立政治大學X實驗學院

致力於推動跨域力、自主學習為導向的教學創新系統,期盼打破現有高教疆界,讓學生依需求志向自主結合學院內微學分、學程。

台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苑.png

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

為全國首創實體跨領域學院,設有跨領域學習中心、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數位自學中心,積極導入對於AI的推動課程及研究。

東海大學跨域創新學院.png

東海大學跨域創新學院

創制一個平台整合學校的學術資源並與外界企業接軌,讓學生能夠時刻走出校園,也讓企業能走入東海,讓大學成為開放的學習中心。

計畫推動策略與創新作法

國立屏東大學的計畫目標,旨在打造NPTU大一生多元探索支持系統,計畫執行將橫跨本校各行政及學術單位共同推動,由四個面向同時進行:

(1)學生面向:將由教務處與學務處、職涯發展暨教育推廣處及各學院共同推動,主要包含學生諮商、職涯探索、學習支持等;

(2)課程面向:將由教務處與各學院共同推動,主要包含多元課程開設、AI課程發展;

(3)教師與教學面向:將由教務處與校務研究中心、各學院共同推動,主要包含教師成長、教學成效研究;

(4)行政面向:將與全校單位共同推動,主要包含各面向法規修訂、師生及行政人員激勵措施等推動。

 

各面向推動項目與目標皆是由校務研究及學生座談所得之質量化資料進行分析所擬定,以期能真正以學生問題為核心,支持大一年生之多元探索,降低大一生休退學率。

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透過計畫的執行與推動,將可預期對於國立屏東大學的大一年生帶來更多元、支持度更高的校園學習環境。

此外,計畫推動期間本校將進行法規研修、教師增能、素養觀念宣導以及相關教學資源配套輔助措施,藉由108新課綱的精神,使大一新生進入大學之後,除了AI導入新生課程,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多元探索的精神,拓展自己的興趣。現今學校資源皆相當豐富,學生學習的歷程與軌跡也可彈性規劃。若發現科系的方向和自己的興趣不合,可以透過轉系、修輔系、增修跨領域學分學程,甚至是雙主修等方式,增加發展的選擇性。為能夠達到計畫目標,盤點可能的衝擊評估並提出因應策略:

 

  • 創新教學型態,深化大學與高中連結

  1. 對於大學師生教學型態的轉變,在108課綱推動之初便開始,積極強化高中職端學校協作關係, 於109年與13所高中(職)學校成立「108課綱合作聯盟」,支援校外高中學生多元領域之授課,提升學生之基本通識能力,為持續協助並落實課綱教學,於111年續辦此計畫,聯盟高中學校數更擴充至23所。

  2. 積極辦理系所營隊(如:創客暑假營隊、數魅屏生-複籌者聯盟 x 傲創次元等)、支援高中教學計畫、舉辦研習工作坊,持續促進本校師長與高中職師生進行交流機會。

  • 落實教學品保,全面修訂法規

  1. 現行改善課程與教學品質措施:國立屏東大學研議修正「教學評量追蹤輔導實施要點」,除了檢討現行量化項目之外,針對具重大爭議質性意見之追蹤措施,以及經確認該爭議屬實時之後續作法暨具體規範,納入法規之中,提供相關學術及行政單位,提升教學評量之評核準確性。

  2. 學習模式改變的因應之道:將AI導入大一新生課程的規劃,預期可能出現學生因學習知識背景不一致,而需要更多學習輔導支持系統,協助學習落後的學生、本身缺乏學習動機者,啟動多元管道的輔導,例如:系所導師、職涯導師、職能導師、課業諮詢服務、學習輔導服務。

  3. 將研擬具體的大一新生學習輔導流程:讓支持系統能夠化被動為主動,整合輔導資源,以因應創新學習模式過程中,協助學生克服各種學習瓶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4. 調整課程架構:將以「大一UCAN職業興趣探索」、「發展課程地圖」、「iCAP職能導入課程」、「大一學生職能測驗」、「多元彈性學制」、「職能導師專業諮詢」等各項制度,引導學生了解學習模式的轉變,並給予適當的輔導措施。

  5. 強化教學與行政單位連結:以大一年的AI教育推動為主軸,在校內法規建置調整、教師教學模式創新、系所課程架構調整等面向勢必須經歷一段變革的震盪期,本校將在歷來推動高教深耕計畫的經驗基礎上,全校各單位投入執行本計畫。

  6. 教學型態改變後的學習空間創新再造:參考國外教育界發展,線上混成教學將成為未來常態教學模式之一,持續提供本校教師軟硬體的技術培育與支援,協助教師在功能齊備且具人性化操作介面的教學設備及空間進行實體和線上的備課與教學,並創造沉浸式學習情境,突破傳統學習場域的局限,延伸學習的無限可能,增進學生學習體驗與持續學習的動機。特別是大一年的AI素養與應用課程之需求,增加教學的彈性和多元性,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大一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

預期關鍵成果與成果評估機制

  • 預期效益:

  1. 調整課程架構、規劃多元課程:將學習的主控權交給學生,將推動系及學程調整課程結構,同時規劃跨領域學程、微學分、微學程、自主募課、數位自學課程等多元課程結構,讓學生能充分探索及跨域學習。

  2. 推動系及學程發展課程地圖,提供大一選課輔導諮詢服務:國立屏東大學將推動系及學程發展課程地圖,並於提供大一選課輔導諮詢服務,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規劃課程架構。

  3. 推展彈性學制:促進大四一整年或大四上無必修課程,作為學生銜接職場的Gap Year,在大一年豐富而多元的課程修讀與跨領域探索後,學生具備了自我職業興趣與能力養成的歷程,在完整的課程地圖架構下發展個人化的學系路徑,並透過職能與課程的對接、職能導師的輔導,對未來畢業就業有更清晰的規劃藍圖,前述經驗將幫助學生在大四的Gap Year中,選擇探索個人的職業道路。

教育部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地址:300044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綜合二館B側 6樓 A602室

電話:+886-3-571-5131 #34373、34376、34377

信箱:uxplorer21@gmail.com

ROC_Ministry_of_Education_Seal.svg.png

©2023 XPlorer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