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午餐秀 Brown bag Lunch No.3
112年03月31日
先放下鎚仔-AI之鎚如何轉變教育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
林文源主任
文源主任除了有社會學背景外,自身也與科技背景有關,目前推動「公共化AI」,因此更認識這個領域。究竟文源主任所說的鎚子是哪一隻呢?
❖ 想像槌子
第一個思考的想法是「放下槌子」,文源老師以漸凍人的案例分享,因行動困難,如何溝通成為重要的問題。一位漸凍人病友設計使用面板做拼音,後由文源老師的實驗室將其製作出來,並生產第一批。
多少人以科技為名經簡單化為繁複 一但大家想像當科技來臨,所有事情都讓科技加入,但是以病友簡單的需求為例,不需要太過高科技的方法,而是可以使用直接簡單的方式解決需求。
今天要討論的是我們對科技社會、AI的想像當作槌子,我們應該先思考這支槌子是什麼,想要它們做些什麼。
❖ AI-ing生態圈
起初應設定問題、查詢相關資料、資料須進行標註、使用演算法訓練調教、建置系統、進入場域應用,後續也須再進行調教,這些流程都與大家相關,因此我們可以去問:這是誰的問題、誰的資料、誰的演算法、誰的詮釋與應用。
要與AI協作為這些準備,我們必須思考如何教?學生必須如何學?教育必須做哪些轉型?
❖ 協作
-
工具性知識:如詠唱、調教的技能知識。變化快也容易上手。
-
脈絡性知識(專業課程、通識課程):科技與社會互動的關係。
-
分析能力與方法:提問與分析的能力。
-
大學社會責任:我們讓大學開始促進AI深度學習。
-
大學的教育責任:自身知識與技術如何與AI協作,培育未來勞動力?
最後,文源老師特別以關鍵字進行總結想像:
-
AI不是工具,是正在發展的趨勢;
-
生態圈:思考設定的問題、使用的資料與演算法、誰如何詮釋與應用;
-
協作:是大學、課程、教師、學生與AI如何協作,成為什麼樣的勞動力、消費者,及幸福的公民。
果然是含金量爆高的家教班,相信大家一定也顛覆原本對AI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