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長榮大學

後疫情時代人文社會領域教育的數位轉型

在後疫情時代的挑戰和機遇下,長榮大學規劃數位與零碳兩大議題課程,提升學生對疫後新常態議題之認識並引導學生跨域選修,探索跨域加值之可能性。

雙手打字

計畫目標

長榮大學以人文社會學院為主軸,以資訊暨設計院為輔佐,將數位科技工具導入本校人文與社會領域的教學實務及學習方式,更進一步打造了一個校內數位化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
 

計畫的精髓提供學生數位跨域的實作機會,更深入學生的內在成長。藉此孕育出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具有自主學習、溝通互動以及社會實踐的核心素養,為他們在數位時代開拓成為更具就業競爭力的自我探索者。

 

未來將依據人文社會學院試辦結果,逐步修正,推展至全校,達成各系引導學生結合專業,進行數位零碳跨域加值之目標。

研究問題

針對大一學生提出以下2個問題:

  1. 人文社會學院課程中融入數位工具教學是否提升學生運用數位工具的能力? 

  2. 人文社會學院課程中融入數位工具教學的創新教學設計方式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成效產生影響?

標竿學校

 

 

美國 UT-Austin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傳播學院

課程重視創新,打造因應新媒體趨勢與數位時代之傳媒專才。

泰國基督教大學觀光學系

以講座形式與臺南在地觀光的英文教材作為二校觀光英文共構教材的基礎。

 

 

日本近畿大學國際學院、國際學系

秉持順應時勢、配合時代需求,大膽求新求變的速度與態度、強調實作大於理論,鏈結產業與職能養成。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jpg
泰國基督教大學觀光學系.jpg
D_CaseStudy_Logo.png

大一新生定向與支持系統

人際支持

計畫目標聚焦於大一新生,強化新生剛入學時探索學習環境和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的階段。課程編組的調整,以同系班學生做為分組基礎,旨在促進學生的互動與討論。而透過計畫經費鼓勵學生成立自主學習社群,讓有意願與發展能量的學生能持續加溫投入自主學習與執行行動,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學習定向、轉銜

  1. 鼓勵學系開設先修微學分課程。

  2. 持續發展微學分及線上課程。

  3. 大一通識核心課程轉型。

  4. 修訂相關辦法自 111學年度(含)以後入學之大學部日間學制新生修習 2學分「跨領域專業課程」。

  5. 落實職涯輔導機制,陪伴學生持續進行生涯探索。

行政資源

建立或優化選課、學習及生涯探索陪伴機制,引導教師、助教、行政職員支持學生學習與適性發展。

行政優化

教師聘任與評量

建立人社領域教師成長學習地圖,並辦理相關研習、社群共同備課、相互觀課及集體議課,以提升數位及創新教學能力,維持內在創新動能。

教學支持與優化

  1. 獎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獎勵辦法)。

  2. 長榮大學訂有跨領域共授課程實施要點鼓勵兩位以上不同領域之專兼任教師合作,共同開設並出席,設計具跨領域整合與創新內容之課程。

  3. 辦理教師增能講座:邀請老師分享學生自主學習融入課程之作法,協助老師進行課程改革,以順應 108課綱學生特質。

  1. 鼓勵各系開設跨域教師共授課程,增加學生跨域探索機會。

  2. 規劃開設數位力與永續力微學程:利用學校已錄製及預計錄製之數位力與永續力兩大類線上課程,開設數位力與永續力微學程,鼓勵學生在新常態相關領域之持續自我探索 。

  3. 研擬跨校線上課程與所屬系所配當課程的抵認機制與審查程序。

學生學習與評量

行動研究

Coming soon...

bottom of page